2011春季研討會 / 對正宗法華無為靜坐法(天帝教)的硏究_劉劍輝

靜坐

靜坐

靜坐生理調節之研究摘要

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大腦功能的探索無疑是一件有趣而且極有意義的工作,而靜坐正 是一項可以提升身體健康的特殊精神操作,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其內部的機制或是完整 的神經生理解釋仍尚待建立。本研究應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針對中國正宗靜坐 (COQS)進行深入研究,此靜坐法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默運祖炁(默念口訣並接收外 界炁能,約數分鐘),第二階段為「聽其自然運化」(長時間的靜坐放空,不假絲毫人為 意識,聽任內部氣機自然運化),由於此兩階段為完全不同的靜坐操作且各有其意義, 因此分別設計實進行探討。

共有十六位受測者參與第一階段的靜坐實,大腦數個區 域呈現統計性意義(p<0.005)之正向活化反應(positive activation),包括:vACC, declive,
middle occipital gyrus, corpora quadrigemina, thalamus, pineal body, fusiform gyrus, hippocampus,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precuneus, precentral gyrus, insula, middle temporal gyrus, culmen 以及 cingulate gyrus,這些大腦區域顯示靜坐與生理調節間之高度相關 性;在相同的分析條件下,並沒有任何大腦區域呈現負向活化反應(negative activation)。 另外、共有十七位受測者參與第二階段的靜坐實,大腦數個區域呈現統計性意義 (p<0.05)之正向及負向活化反應,主要的負向活化反應(negative activation)區域包括: dACC, superior frontal gyrus, caudate body, amygdale 以及 superior temporal gyrus,正向 活化反應(positive activation)區域則包括:vACC, declive, culmen, thalamus 以及 hypothalamus。針對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靜坐實結果所獲得之大腦反應區結果,可提 供不同靜坐階段中大腦反應區與其中所可能產生生理影響之初步綜覽,同時也呈現出靜 坐過程中可能產生之生理性調節現象及意義。雖然本研究提出相當有意義之結果,但是 受限於研究之技術及專業,有關靜坐生理之更詳細機制及內涵尚須更深入之探討以解開 其中之奧秘。

檔案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iLB3CXG5Dz6nrMWZTl7_ILuYar1b-iS/view?usp=sharin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