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產業困境”好比坐在寶山上的乞丐 – 由生技博士過剩談起

by 樓宇偉 博士

 

電子商務

 

由生技博士過剩談起

 

當全國媒體與專家都在不斷強調全球經濟危機情勢嚴峻,台灣出口產業面臨空前困境,整個國家GDP與主流的電子代工產業都必須面對保一或保二(1%, 2%)的低成長或低獲利率時,我們都知道全國必須朝向高附加價值產業轉型。但是 由十月二十二日生技博士過剩的這則頭條新聞就可知道過去二、三十年來,政府與產業在推動生技、醫療、航太與其他系統產業(如兩兆雙星、軌道車輛、大車廠等)的成效不彰,以致於就連產業專家與社會菁英都無法清楚與信心明確的提出,到底是何種高附加價值產業才適合做為台灣的未來主力產業,使得預算花下去後就像只由地方政府治水的成果一樣不成比例。此時大家就應該警覺到,我們台灣的社會與人才已經面臨到了知識與視野的瓶頸。如果不能在策略產業定位上,提出讓人信服與熱情跟隨的論述,不論未來是由誰主政,我們這國家將來還會繼續內耗與停滯下去,這對於我們這個自許為具備有自由民主素養與人文風景優良的華人社會與其子孫是多麼難堪的未來。

 

永續經營與黃金時代的兩大共同特性

 

我們由管理學者詹姆士、柯林斯(James Collins)在分析了十八家西方百年老店的共通成功因素,而所寫的經典之作「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1994) 」一書可知:一個大型企業要能永續經營,必須至少具備“保存核心效能與積極因應環境"兩項關鍵特質。而這兩項社群特質也被歷史學者艾弗、邁朴(Alf Mapp)的另一本分析三段西方文明黃金時期:義大利文藝復興,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與美國開國時期共通特質的書籍(Three Golden Ages, 1998)所得到的結論“保存傳統與應變環境"所認同與証實。

 

因此反觀我國過去五十多年的經濟發展紀錄,不外是在像李國鼎與孫運璿這類華人社會賢達在政治相對穩定的環境中,亦步亦趨的學習西方工業逐步發展的軌跡,其後再加上加工出口與園區代工兩項權宜措施,而開創出第一次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奇蹟。但是這同樣的策略顯然已經無法應付目前台灣產業被後進國家追趕與先進國家經濟停滯擠壓的雙面夾殺現況。這也是當我們無法進一步發展全國性的“傳統核心競爭能力與積極應變內外環境"的兩項關鍵特質的必然宿命。同時也是過去國內教育大量生產專業人才,但卻未能大量培養獨力思考的創新領導人的代價。 

 

電子網路中醫藥是產業藍海策略

 

其實只要我們擴大眼界了解歐美與日中趨勢,承認當前現實的困境,不要以本位思考,並且毫不具偏見的反省中外文化的優缺點。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得到 :“中醫藥傳統與現代電子網路科技整合起來的創新生物能量系統產業",將使台灣在華人文化圈、世界醫療體系與人類新時代身心靈文化上,佔有先驅性與多層次的影響的結論。因為這種合乎世界新潮流的“電子網路中醫藥產業樞紐"的國家產業的藍海策略有如下的優勢:

 

一、 文化傳統;中國道家的文化與中醫藥的傳統是這醫療文化與產業的基礎 (不像西醫與英文語言都是外來的,需要我們跟隨與學習)

 

二、 自定標準;新的電子網路與生物能產業標準由先驅者制定(不像3-C電子產業標準都由外國政府與廠商制定,以至於代工者必然居最低毛利順位)

 

三、 填補缺口;西方文化對於生物能量有盲點,正好由中國”氣”文化所補足(不妨比較 : 身心靈與精氣神兩種對人的領域不同敘說方式就可知)

 

四、 易網路化;安全網路的興起對於生物能量檢測數據的傳送、雲端計算與儲藏創造了新條件(不像主流生物物質檢體必須經由測量與轉換的麻煩)

 

五、 核心突破;不論是:氣就是共振(王唯工) 、低成本醫療系統(吳清忠) 、整合病理(潘念宗) 或是 易經的幾何緣起(何建桐) 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觀念突破性的觀念結合(不像以往因為中國封閉或時局動盪而不易產生深度的觀念突破)

 

六、 提升產業;國內以代工為主的電子業除了自有3-C品牌這條困難路之外,因此也會在醫療儀器上有發揮的空間(不需將資金投入西藥開發或大型掃描儀這種風險大,效果或回收卻不成比例的西方之路)

 

七、 全民參與;中式的康健 氣功與醫護產業的成本與進入門檻均較低,可吸收大量的就業、參與人口及外籍醫病訪客(不像西醫因為分科太細、標準僵化與源頭寡占,使得醫療與保險成本不斷上升)

 

八、 銜接心靈;中國的儒釋道三教的融合早已完成,一旦中醫藥現代化趨勢成形,自然會導引更多人 探索心靈與生命的更深層意義,進而提升全民的文化水準,降低對於環境與地球的傷害(不像目前主流西方物質文明帶來的危機)

 

 

但是這種創新經濟與產業,也挑戰到了我們國家與人民習慣自掃門前雪的先天弱點。像是跨領域/跨部會/跨產業的系統整合,產官學代分門別類的現有組織結構與利益分配,甚至各種領導人意識形態的堅持與衝突,都是不易跨越的障礙。這也是為何長期以來對於中醫現代化的科研與產業議題都曾經多次提出但卻未能開展與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

 

一起創造另一次台灣奇蹟

 

還好當前經濟的未來前景不樂觀已是大家的共識,以往淺盤型短線性的對應措施也都已經被我們試用過,而且也都不可能再次管用了。除非大家決定選擇安於溫水煮青蛙的現狀,繼續扮演坐在寶山上乞討的乞丐,讓別的國家來挖掘我們傳統中醫藥的生物能科技的人才與寶貝。要不然或許讀者中所有的有心與有識之士應該結合力量來敦促政府,教育群眾,鼓勵科技與企業家。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創造另一次台灣的經濟、產業與文化的整合奇蹟。

 

 

Leave a Reply